「我真心喜歡這兩天的自己。」
早起出門,想吃的食物就繞道下車買,有趣的建築物就立刻靠邊停車拍照,偶爾回信箱,但多數時間不看手機。就算拍照累積不少太陽曝曬的時間,臉上的雀斑也似乎即將出現,但心裡沒有一點厭倦和不耐煩,而是輕盈飄然。的確知道那就是最純真的我,更老實說,現在的確已離這樣的自己有點距離。
但現在的我,不怨不唉啊。
我想起對物理題目感到困惑和困難的高中學習期,經常性發揮可恥的逃避,寧願把物理課拿來看古文。結果學測把自己送到不用念物理化學的大眾傳播系。
記得自己做什麼事感到自在舒適,當然很重要,喜歡各種行業的視野、喜歡旅行、喜歡安靜的坐在地板打字,當然,所有喜歡的事都應該被放在心上。
但如果現階段的能力,僅能夠把握兩年的飄然,而無法永續這樣的感受。比如五年後的自己,思想領域侷限、經歷片面淺薄,加上現實。我還能直白寫出共鳴深刻、更溫暖人心的文字嗎?
文字承載一個人的生命重量,到那時我極有可能淪為更廉價寫手,或是農場專家。那時候的我,並不會感受到飄然,反而是土荒感。
對我來說,一切都不輕鬆。因為物理題目,可能花了很多時間依然,不會寫(笑)。只是不會寫就不會寫麻,不代表接下來的日子就是一敗塗地啊。
如果因為現在的角色,五年後多了一個選擇,可以擁護飄然更長久的選擇。
那何不呢?
#wanchi生活筆記